2021/12/21

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

現在在你眼前突然出現一個人,你覺得你自己能夠在短時間內看出對方是怎麼樣的人嗎?假如你玩過交友軟體,就知道識人的重要性,還會想方設法給對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增加配對的成功率。

心理學家認為第一印象是指兩個人第一見面所形成的印象。容易受到見面當下的目的、狀態與環境所影響,不只是對方在你的認知系統裡留下高矮胖瘦之類的心像(mental image),還包括你對對方性格、行為方式的整體概念。同時,我們會對別人的第一印象產生正向或負向的評價,偷偷預測對方的個性以及行為方式。一般而言,人類很不善於覺察別人說的謊或表情底下的真實意義,但只要你經驗夠多,之後認識新的人,就會有越多想法,比不經世事的人看得更準。

英國臨床心理學家 Linda Blair 曾指出,人類在初次見面時,只要用七秒的時間就會在心中建立第一印象。七秒法則的說法,你一定不陌生。然而,真相可能比傳言讓人更震驚,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發現,人類對一張陌生的臉孔形成判斷的時間只要 100 毫秒,也就是十分之一秒。

換句話說,人類對他人形成第一印象的時間可能不到一秒鐘。當然,從網路交友到 LINE 上的搭訕閒聊通通適用。可以說,人類在幾乎一閃而過的瞬間,就能形成判斷,看來,大家在交友軟體上左滑右滑留下想互動的對象,是有經過大腦思考的結果。

人類能快速形成判斷,原因在於我們是從許多面向來形成第一印象:性別、種族、文化、口音,訊息豐富到讓你想不看到都難。以說話內容來說吧,講話很白目的人,你對它的印象顯而易見。但一個人說好話,不代表他就是正人君子,他說話時的語氣也需要考慮進來。當對方讚美你很聰明或你很可愛,卻夾帶不誠懇的語氣,你多少會知道他來者不善,而且對如此的偽善者印象更差。

除了言語談話,外表,穿著等非語言線索我們一樣不會放過。說得明白些,就是你的膚況髮質到身上穿的衣服褲子,甚至是脖子上戴的小配件都會說話。它們不小心就出賣你,洩露你的身家背景。人類即使不說話,卻無時不刻在傳遞訊息。

可是,辨識正確,看出一個好人真的是好人不是比較重要。為何我們不好好與人相處,再統整出正確的印象與判斷?人類到底在猴急什麼,帶著錯誤的第一印象與人互動,不是相當吃虧嗎?它還可能讓你錯過真愛,珍奧斯丁的小說《傲慢與偏見》一直紅到現在,不斷翻拍,不是沒有原因的。

依照演化心理學的理論,人類快速對他人形成判斷,對人類的生存至關重要。許多研究指出,人類會在初次見面時,快速對他人的各種特徵形成判斷,同時對兩種特徵的判斷更加快速,一個是信任感(trustworthiness),一個是吸引力(attractiveness)。

想想你高三那年,第一次背著父母晚上跑去夜店玩,你必須要在短時間內知道在場的人裡面,誰看起來最可靠,值得信任,不會把你灌醉騙去賣掉。所以,演化到現在,能快速判斷誰值得信任,誰比較有吸引力(吸引力在演化的角度來看,意味著比較健康),就能有生存適應上的優勢,這條原則同時影響我們判斷其他特徵。

從前神經大條,在人際知覺上慢半拍的祖先們在演化的過程中被淘汰,而剩下的祖先,就是對人際線索就許敏銳度的人,儘管他們快速的判斷可能出錯,但總比沒有判斷更好。

雖說有些特徵比較重要,但特徵出現的順序也很重要,它甚至影響我們評估之後出現的特徵。說下去之前,我必須先介紹兩個人,一個叫志雄,一個叫志強,怕你覺得他們的名字太復古,姑且叫他們A跟B吧。請你看完他們兩個人的性格,說說你對他們的感覺或印象:
A:聰明、勤勞、衝動、吹毛求疵、固執和忌妒
B:忌妒、固執、吹毛求疵、衝動、勤勞和聰明
我想你可能看到B的性格描述,就知道我在玩什麼把戲。事實上這是心理學家 Solomon Asch 曾做過的經典實驗。他想要說明,性格出現的順序會大大影響人們的印象。Asch 把A跟B的性格特徵,分別給不同組別的參與者看,結果不出所料,客觀來說,A跟B的性格完全一樣。但平均而言,大家都對A的印象比較好,對B的印象比較差。

原因在於一開始出現聰明勤勞的特質,會影響參與者解讀後續的性格特徵,一旦你覺得某個人很不錯,就算他有些不好的特徵,你也會把他解讀成好的,像是把固執解讀成堅持到底,忌妒解讀成競爭心。看完 Asch 的實驗,原來攏長與繁瑣的面試流程其實大可不必,因為面試的前幾分鐘,基本上就已經決定面試的結果,美上加美,強者越強,這就是知名的月暈效應

月暈效應指出面試官會被應徵者的正向特質給迷住,過度解讀應徵者剩下的特質,傾向覺得剩下的特質比照辦理(名校畢業的求職者什麼都好棒棒)。但它的影響,不完全是正確的,認知心理學家 Daniel Kahneman 就曾在他的著作《快思慢想》裡,指出月暈效應嚴重性。他表示月暈效應增加了第一印象的比重,導致後續出現的性格特徵,對印象形成已經沒有什麼影響力。顯然是人際知覺上的偏誤

所以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聯誼交友,面試,提著禮物去件伴侶的家長都相當重要。你可能要問,該怎麼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有哪些要素或行事法則?外表乾淨整齊,言談得體的老生常談我想我可以略過,只能說,最好能事前弄清楚你的「客群」想要看見什麼,並投其所好,比較有機會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一旦給對方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就很難改變,這個問題說明為什麼大家會認真打扮,力拼好的印象。因為事後要改變第一印象,絕對比你一開始花時間營造形象,要來得費力許多。這背後有幾個機制在運作。專門研究人類記憶的心理學家 Hermann Ebbinghaus 指出人類記憶的表現,會跟記憶內容出現的位置有關。

一開始出現的訊息,人類相對於後續的訊息,而會記得最久最牢,這個現象叫做初始效應(primary effect)。因此,往後你想起這個人的時候,比起其他訊息,你更容易想到第一印象,連帶影響你與他的互動。而且,人類對他人的特徵,不是等比例照單全收,而是對不同的特徵,有不同的權重。像是你申請就讀中文系,校方會看重你在學測聯考的國文成績,反而不太看數學。同樣的道理,研究發現,人類傾向給第一印象比較高的權重,雖然你會獲得某個人的其他特徵,但因為不同加權,導至第一印象的影響力比較大。

形成穩定的第一印象,就算看到對方表現出違反第一印象的行為或性格,我們還是很改變第一印象。因為,人類本來就有信念維持(belief perseverance)的傾向。簡單來說,就是堅持自己腦中的信念,有時到反骨的程度,遇到越多的反例越堅持。

穩定的第一印象會形成判斷事情的基準點,形塑後續的性格。如同我們在 Asch 的實驗中看見到,第一印象會影響人類詮釋之後接收到的性格。而且要改變基準點很難,因為它是你一無所有的時候,所形成的比較參考。

這很常發生在你買東西的時候。

假如你想買一支新型電動牙刷,而你對價格毫無概念,我想你會上網查查,結果電動牙刷要價 990 元。這時你到實體店面購買,老闆跟你說網路的價格是水貨牙刷,官方的訂價是1200 元,通常我們不會輕易聽從老闆的話,而是堅持起初的價格,轉身就走。

說到這裡,第一印象簡直到了陰魂不散的地步,而且它並非像鬼魂一樣虛幻飄渺,還可能成為真實。自我實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指出,如果我們帶有第一印象的成見與他人互動,儘管第一印象並非事實,最後也可能因為行為方式的些微差異,使對方調整行為與想法,而符合第一印象。

開學第一天,你偶然聽到某個同學是文青掛,雖然這並非事實,你在跟他互動時,會拼命找一些文青的話題尬聊,久而久之對方會以為你喜歡這些話題,便只跟你聊文藝電影跟太宰治,這時,你就會想,對方果然是文青。

真是一場誤會。

不知道你看完,是打算開啟穿搭網拍的頁面,還是口條訓練的網站?第一印象相當重要,在第一秒短兵相接的時候立見分曉,但只要有心,你就能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經營完善就能讓後續的相處省下很多力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