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1

自我實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星座專家或各種將人類性格分門別類再強力推廣的命理老師,都該在名片的職稱後方,印上一個頗具威望的第二頭銜:「達爾文主義的當代實踐者」。

現代人(或現代的臺灣人)對星座頗為熟悉,因為電視節目與網路時常播送轟炸,即使沒有很了解星座的人,都能來個兩三句:「你是魔羯座喔?你一定是個工作狂」、「處女座的我無法忍受這種小瑕疵」、「請原諒我身為巨蟹座就是懶得出門」等等。

這些認為人類的性格與命運,會受到天上星體位置所影響的論調相當風行,所到之處所向披靡。但真的是如此嗎?其實我覺得星座根本是變相的性格演化。

心理學家 Robert Rosenthal 與 Lenore Jacobson 到一所舊金山的小學,跟裡頭的老師談學術合作。他們告訴導師,班級裡有些學生頗具潛力,智力測驗的結果相當驚人(可能是天才),但其實這些學生是隨機挑選出來的,學生的潛力是好是壞,根本沒人不知道。

八個月後,Rosenthal 再回到同一所小學,結果發現當初那些學者謊稱深具潛力的兒童,成績比其他的學生進步還要多,而且還被老師評選為優良學生。學者認為這是導師受到自我實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所影響。

心理學家 Robert Merton 是第一個提出自我實證預言的學者,他認為人類對他人的預期(你可以叫它期望、期待或預言),即使不是真的(你輕信隔壁鄰居的謠言所知),也會改變人類與他人互動的方式。當他人受到不同的對待之後,行為舉止會漸漸符合當初的錯誤預期,讓預期成真。

為了方便你理解,我們回到吵鬧的國小教室。當老師相信特定的學生深具潛力,他們會覺得從前的自己有眼無珠,責怪自己的庸俗,並且特別留意這些學生,對學生更加寬容有耐性,下課後還幫會學生加強輔導。這些差別待遇,都可能讓這些學生深受感化而奮發向上,最終符合老師的期待,讓期待成真。

Rosenthal 與 Jacobson 稱這個常出現在教室或教育場域的現象為畢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畢馬龍是古希臘神話中的雕刻家,他因為愛上自己打造的雕像,最終讓雕像變成活人走下石臺。心理學家取用神話故事做比喻,專指學生符合老師期待的心理機制。所以教育真的是任重道遠的事業,看過這個研究,每個老師應該如履薄冰。

愛上自己的雕像不可怕,從這個研究告訴我們對他人先入為主的預期才是最可怕的。我們生活在充滿各各樣的刻板印象與偏見的社會環境裡,這些訊息不見得有合理的根據,常常只是積習已久的錯誤認知,但我們還是很容易帶著這樣的錯誤預期與他人互動,加劇人際互動的惡性循環。

自我實證預言也能用來解釋星座的運作機制。人類不是一開始就有性格上的區分,好讓占星學家能將人類依照星座來分類,而是大眾認識星座之後,讓自己的行為符合星座的陳述。

大眾從一個沒有明顯性格特徵的人,調整行為與思考方式,逐步演化成符合某個星座特徵的人。而且只要社會裡,認識星座的人夠多,影響力夠大,整個社會都會助長這個過程(你堅持不信星座,別人還會覺得你幹嘛過分較真)。即使現代科學在在指出天體位置與性格根本沒有關係。

好消息是,自我實證預言的應用性很高,你可以反過來操控他人對你的影響。如果你正想減肥,你最好開啟你所有的社群網站,並在上頭大力宣傳:「我要開始減肥了,一個月要減五公斤!」各種山盟海誓,都寫上去。

之後,每當你受到鹽酥雞或手搖飲料誘惑,想放棄減肥時,你會發現你身旁的朋友或家人突然一一冒出來提醒你(或嘲笑你)。他們的行為方式改變了,成為監督你減肥的教練。你為了面子或受到鼓勵,很可能會比原本踽踽獨行在減肥的長路上堅持更久。

Note:

1. 自我實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又翻作自我應驗預言、自證預言。

2. 畢馬龍效應又叫作 Rosenthal effect ,以提出的學者為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