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3

以退為進法、留面子效應(door-in-the-face technique)

你現在走在臺北西門町的街頭,突然有一對男女走過來,看起來一副學生樣,還穿著高中制服。他們表明是某間高中的吉他社公關,這個禮拜六下午,是他們社團的期末成發表演,現在正在賣表演門票,一張 150 元,你要買一張嗎?

OK,我知道你在想什麼,雖然聽現場的吉他表現很有趣,可是得花上寶貴的週末時間,重要的是還要花錢。所以你直接拒絕。

「如果你不想買票,那買我們的公關贊助小物巧克力棒如何?一條才 10 塊。」

正當你要轉身走人的時候,面前的學生又說話了。請你靜下心想想這個畫面,請問你會買巧克力棒嗎?

不曉得你的回答是什麼?社會心理學家 Robert Cialdini 買了,還買了兩條。順帶一提,他是專門研究說服與影響力的專家。上面的例子,是他在《影響力》這本書裡,分享的親身經歷。雖然他面對的狀況,是童子軍賣馬戲團票不成,而轉賣巧克力棒。但換湯不換藥,依舊讓人買單。

無論是高中吉他社的公關,還是 12 歲的童子軍,他們都使用相同的銷售方法,叫做以退為進法(door-in-the-face technique)。這個方法在生活上相當常見,而且我們幾乎習慣到沒有自覺。這個方法充分把握人性,發揮強大的影響力。

那什麼是以退為進法?

以退為進法是一種順從的技巧,利用請求的順序改變他人的行為,具體流程是先提出一個較大,對方一定會拒絕的請求(有時候有點離譜),接著再提出一個較小的請求。通常對方答應第二個請求的機會會提升。

同樣是順從技巧,登門檻效應是先提出一個較小的請求,再提出大的請求。而以退為進法正好與他相反,然而無論順序為何,兩者同樣有效。

Cialdini 手拿著兩條根本不想吃的巧克力,看著童子軍離去的背影。他在想為什麼自己會買下巧克力呢?為了解釋這個現象,他設計場域實驗來檢驗以退為進法的影響力。

Cialdini 請他的研究助理假裝成「青少年輔導計畫」的代表,到大學裡隨機詢問學生:
「願不願意花一天的時間陪一群少年犯逛動物園?」
雖然活動是出於善心與愛心,但沒有報酬還要花費自己的時間,可想而知,多數的學生都選擇拒絕,只有 17 %的人答應。

接著,研究員執行第二階段。他們又隨機詢問另外一群學生,這次他們把問題分成兩個階段提出,也就是使用以退為進法。他們先問學生:
「你願不願意每個星期撥出兩個小時當少年犯的輔導員,並持續兩年?」
在沒有任何好處的前提下,這個請求當然相當離譜。不過,第一個請求本來就是設計成讓人拒絕的請求,等學生拒絕過後,研究人員再提出陪一群少年犯逛動物園的請求(如同第一階段的請求)。

結果,學生答應的機率大幅提升,從原本的 17%提升到 50%左右,增加將近三倍。

從這個實驗中,就可以見識到以退為進法的威力。心理學家認為以退為進法背後主要有兩種解釋,都是善用人類深根柢故的心理特性,一個叫做對比效應(contrast effect),一個叫做互惠(reciprocity)

在離譜的請求之後,如果在聽到一個較小的請求,第二個請求聽起就會顯得比較小而且合理,兩者相對比之下,人們比較容易接受。物品與請求的好壞,往往是比較出來的,所以先提出一個大的請求,就能把第二個的請求放在特定的框架底下,引導人們思考。

除此之外,當拒絕第一個請求之後,通常他人會不好意思再拒絕第二次。Cialdini 指出在社會情境的規範裡,人類會預設假如對方讓步了,無論是基於禮貌,還是種種微妙的人際智慧,我們也有義務讓步,這是一種回報讓步的心理機制。

因為不斷拒絕他人,無形之中會損及他人的自尊與面子,所以為了保留情面,我們不會拒絕兩次。也因此答應請求。因為以退為進法是給他人留面子所產生的效果,所以又稱為「留面子效應」。

看完心理學的解釋,以退為進法雖然很好用,但也不是提出越誇張的請求越好。研究指出,若是一開始的請求大到不近情理,反而無法造成以退為進的效果。

因為以退為進法的核心在於讓對方感覺到你是在所有可行的選項裡,從比較大的請求,退讓到比較小的請求。如果一開始的請求相當無理,對方自然不會感受到你的誠意以及心中的糾結之處,也無所謂退讓,所以也沒有退讓的必要,便會果斷拒絕。

以退為進法的腳步走過菜市場與百貨公司,可說無處不在。店家往往先把商品的價格,訂得比實際價格多出許多,然後透過討價還價的過程,逐步「讓利」給消費者,還擺出面有難色的表情,假裝自己吃虧,再提出比較便宜的價格,藉此影響消費者的判斷。

比如一件 3000 元的皮衣,老闆一陣為難之後,勉強賣你 2500 元,嘴巴還唸唸有詞像在抱怨。

消費者一看到價格出現落差,加上看到老闆面有難色的情況下,通常會掏錢買單。更神奇的事,研究指出,消費者不僅覺得物超所值,還對價格相當滿意,絲毫不覺得自己掉入老闆設下的陷阱。深信自己是努力爭取,才獲得這麼便宜的價格。

假如你是很有經驗的消費者,當然對老闆這段戲碼瞭若指掌。反觀房屋仲介,則可在無形之中使用以退為進法,默默影響買客。

據說房仲手上都有幾套賣不掉的爛房子,從屋齡、屋況、地段等客觀因素,房仲當然知道這些房子幾乎賣不出去。

事實是他們還真的不想賣出去,因為這些房子能用來襯托其他房子。

除了專門買房投資的投資客,否則一般上班族只能利用假日花上一整天的時間來看房,這時看房子的順序相當重要。

房仲會先提供幾套準備好的爛房子給買客看,可想而知,買客不會滿意。不過沒關係,房仲心知肚明,就等著買客拒絕。接著房仲會開始帶看符合市場行情的房子,這些房子的水準普通,各種條件都在行情內。如果買客一開始直接看到,只會覺得中規中矩,沒什麼亮眼之處。

然而,有了前面爛房子的比對與襯托,買客會覺得這些普通房子相當好,便容易動心。加上房仲陪看一整天相當辛苦,一直讓步到最後,買客容易降低標準,覺得這些普通房子就可以了,再吹毛求疵下去有點不盡情理,準備進一步約屋主談談。經過房仲這番操作,普通房子賣出去的機會也比較高。

從商品與房仲的例子,以退為進法在生活中有很多應用。

看到這裡,如果你正打算使用以退為進法,這裡有幾點建議,也許對你有幫助。記得在使用之前,先留下討價還價的空間,也就是先想想,你要退讓到什麼程度,並好好安排退讓的劇本。

我知道手上手上拿著劇本的人,通常會都迫不及待希望一切照著劇本走,但以退為進法的成功關鍵在於不要太快讓步,也不要無所謂一直讓步,這會顯得讓步很廉價,必須要表現很為難的樣子,此外,讓步最高段的技巧是,將主動權交給對方,給對方說話,動方有動作、有讓步,你才讓步。

舉例來說,假如你要賣一台售價 1800 元的吸塵器,而跟對方報價 2000 元。對方聽到價格面有難色,開始顧左右而言他。這時,別先著亮出底牌,請先一切如常跟對方繼續交談下去,最後再繞回價格上,詢問對方要不要買。

當對方藉故推拖或轉身想走的時候,你才面有難色地說,實在很不得已,但可以算他九折價,這時對方有可能就以 1800 元的價格馬下吸塵器,這比直接提出價格的方式要好得多。

當然,你懂得用,表示別人也行,說不定年節期間你去年過大街逛一圈就中了兩三次招術。那要如何避免以退為進法呢?

當你發覺拒絕對方之後,他還進一步提出請求,而且這個請求,你仍舊不想要時,請直接拒絕。雖然你多少會感到人際規範上的壓力,但記得,這些壓力是你給自己的!你沒有義務遵守,除非你跟對方很要好,否則斷然拒絕也不會怎麼樣。起初會感覺怪怪的,但日久就會習慣。

如果你真的不想吃巧克力棒,不應該為了對方多問一個問題就花錢購買。

Note:

1. 以退為進法,又叫做留面子效應、門在臉上效應、漫天要價法、拆屋效應和破天窗效應。關於後面兩種說法,是出自中國小說家魯迅的書《無聲的中國》,書中寫到「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衷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裡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