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1

躍出效應(popout effect)

假如有天你很不幸發生車禍住院了。躺在病床上,你隱約只記得,車禍當下對方有下車查看他的車,便肇事逃逸。警方調閱監視器,勉強找出當時有經過車禍路段的幾名車主,請且要你指認。你有信心能指認出對方嗎?

指認犯人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警察把嫌疑犯的照片拿到你面前時,你一眼就能認出照片裡哪一個是真正的犯人;另一種模式則是,你仔細看過每張照片,先將最不可能的人選刪除,重複這個動作,直到最後選出與腦海最相似的人選。

研究發現,第一種模式的決策速度相當快,遠高於第二種,目擊者幾乎沒有經過思考,就自動認出犯人。而且當警察詢問為什麼的時候,使用第一種模式的人通常表示自己說不出為什麼,單純是對方的臉在照片群特別搶眼。

心理學家發現,人類能夠在大量視覺刺激裡,一眼辨識出最特別,最違和,與眾不同的刺激。這個現象叫做躍出效應(popout effect)。一群男生中的女生。喪禮當中在笑的人。一大堆橫線中的直線。我們幾乎能一眼就看到,彷彿他們自動跳到我們眼前一樣。

躍出效應與人類視覺搜尋(visual search)的機制有關。有些知覺心理學家主張,人類在辨識周遭環境的事物時,會優先找出物體的特徵(feature),特徵有許多類型,像是物體直線橫向的輪廓、顏色、質地、亮度等等。人類的大腦辨識各個特徵之後,再將特徵組織起來,完成辨識物體的過程。

人類在開始辨識物體特徵時,如果發現某個物體跟周遭物體的特徵有明顯的不同,能馬上找出來,不用跑完全部的辨識過程。這項優勢,省略許多辨識與思考的時間,讓我們幾乎一眼就能看到誰最特別。躍出效應的效果相當鮮明,讓目擊者在指認犯人時充滿自信,深信一定自己對犯人的臉印象深刻,所以指認的過程幾乎簡單到理所當然。

故事還沒有結束,心理學家比較辨識人臉與辨識物體的速度,同樣是躍出效應,人類在辨識人臉上的速度快得出奇。這樣心理學家猜想,也許躍出效應還有層級之分,有些躍出效應牽涉到更高階的認知歷程

比起從一堆柳丁中看出有顆蘋果,在一群面無表情的人臉當中辨識出有人在生氣,顯然是後者比較嚴重,讓人可以預先從前在的鬥爭中逃離,這件事甚至攸關性命(沒有人想乖乖站著被打),人類因此演化出更高明的策略來辨識人臉以及臉上的情緒

然而,近期的研究卻指出,躍出效應看似明確有力,卻阻礙目擊者不曾懷疑過自己指認。有的時候,警察提供的照片裡,其實沒有真正的犯人,但目擊者同樣會在一群人臉當中,迅速辨識出一個與真正犯人相似的臉孔。這個不幸的人只因為長得與犯人相似,就平白無故遭人定罪。所以,應用躍出效應來指認犯人,恐怕不是一個好策略。


Note:

1. 躍出效應,又叫做突出效應或躍出現象(popout phenomen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