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4

情緒(emotion)

情緒(emotion)這個詞有時候帶點負向的涵義。我們會說討論事情討論到彼此都有情緒是時候歇歇冷靜一下或指責另外一個人很情緒化。彷彿情緒會讓人有點反常,無法做出理性的判斷。

心理學家認為情緒是一種心理狀態,必須受到刺激而產生。無論是受到外在明顯的事物(開獎節目上的數字跟你手上彩券的數字完全不一樣)或內在隱微的想法(突然想到前任的情話)所影響,接受刺激之後,會引發我們在生理狀態與主觀意識的變化,這些這些變化就是情緒反應。

情緒最大的功用是提供我們能量,以便適應環境。生物學家 Charles Darwin 很早就看出這點,他在《人類與動物的感情表達》這本書裡,明確指出情緒是演化的產物,帶有強烈的目的性,直指生死。

古時候,過著採獵生活的人們,實在無法單拿著一把刀或一根矛就直取猛禽野獸,人類多半會透怒氣來增加自己的勇氣或宰殺的力氣(出刀前都要大吼一下)。所以我們有時候會聽到有人說:「我還在醞釀情緒」,現在你除了合理懷疑他在拖延時間之外,或許該相信他是真的在醞釀,因為情緒對了,做某些事情似乎可以更加順利。情緒確實可能攸關生死。

情緒擴建理論(broaden-and-build theory)指出正向情緒讓我們能保持樂觀,增加好奇心,擴展我們思考事情的角度,因此在逆境時,容易著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或學習新的技能活下去。負向情緒則反相反,它限縮我們的思考,讓人裹足不前,面對逆境不敢放手一搏冒險,最終減少自己的生存機會。

情緒甚至有溝通示警的效果,你看到對面部落的人們正狠狠地瞪著你,你不會白目到去部落裡頭閒晃,而無法正確解讀他人情緒(尤其是生氣)的人,很容易在演化的過程中被淘汰掉。別人難過的時候,還講白爛的笑話的人就等著被人被排擠。

我們通常透過表情或行為辨識別人的情緒,這指出情緒另一項很重要的特徵是情緒會引發我們做出特定的表情或行為。心理學家 Paul Ekman 曾花一年的時間到巴布亞紐幾內亞研究未接觸過工業國家文化的原始部落,請部落裡的人判斷帶有情緒的美國人表情照,結果這些原始部落的人類都能正確指出照片中的情緒。

因此,Paul Ekman 認為全世界的人類都具有基本情緒(basic emotions):高興、生氣、悲傷、恐懼、厭惡、驚訝。研究發現至少這六種情緒幾乎出現在全人類身上,不受文化與環境的影響,你可以正確辨一個你完全不熟悉文化底下的人正在生氣。

我們都想不被情緒影響做出公正的判斷。但研究發現,情緒似乎是高等認知功能的產物(副作用?),有高等認知功能的動物身上才會出現情緒反應,如果你很久沒帶你家的狗出門散散心,他們會情緒低落,甚至跟你鬧脾氣,反觀養在水族箱裡的獨角仙可不會趴在玻璃壁上對你露出無辜的表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