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研究所的時候,有次系上研討會請來東吳大學的教授演講,他講什麼主題我忘了,但他說了一個笑話讓我印象深刻:
正國與家豪是心理系的同學,感情很好卻因為成績常彼此競爭。畢業時,兩個人走了不同路,正國念諮商(心理),家豪念臨床(心理)。這天,兩個人在同學會相遇。
家豪說:「正國啊,念什麼諮商!你那些個案,不用來看你,他們也會自己好。」
正國說:「家豪啊,你才念什麼臨床!你那些個案,就算來看你,他們也不會好。」
台下有一半的研究生笑得東倒西歪,這顯然是個地獄哏,但說出在臺灣諮商心理師(psychological counselor)與臨床心理師(clinical psychologist)的差別。
諮商心理師透過諮商(counseling),協助個案解決社會適應的問題,這些個案多為一般人,他們可能是為了生活困擾而煩惱,比如上司很愛情緒勒索,上班壓力很大;或者不敢跨出第一步交友。
有時諮商師也會輔導(guidance)對自我定位不太清楚的個案,讓他們更了解自己或從中開發潛能,幫助個案釐清未來的生涯規劃,比如未來適不適合當個用阿拉伯數字寫小說的作家。無論如何,諮商與輔導的目的都是在協助個案自我成長,最終有能力獨自解決自己生活上的問題。
臨床心理師藉由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幫助患有心理疾患的個案減少不適應的問題,比如強迫行為(出門前一直檢查窗戶)、重度憂鬱症引發的極端情緒等。
臨床心理師面對的個案通常比較棘手,因為患有心理疾患的個案,在生活中不適應的行為比一般人的所面對的生活困擾要複雜許多,甚至治療某些心理疾患的過程,因為病情較嚴重或不斷復發,讓治療變成長期抗戰。
上述對個案棘手程度的比較,不是要彰顯諮商或臨床心理師誰比較厲害,我只要是指出一開始笑話的笑點在哪裡。因為兩種心理師所預設要處理的問題與目標本來就有不同,根本無從比較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