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服裝品牌 H&M 曾在官網型錄上犯下嚴重的種族歧視(discrimination)。他們請來一名黑人男孩作為模特兒,身一件淡綠色的連帽 T-shirt 。看起來就跟一般的服飾銷售頁沒兩樣。然而,這件連帽 T-shirt 上卻印著「叢林中最酷的猴子」(coolest monkey in the jungle),似乎在暗中嘲諷,惹來黑人族群的不滿。儘管官方事後道歉,表示沒有歧視的意思,民眾仍不領情,覺得沒有誠意,進而引發抗議活動,甚至破壞 H&M 在南非的實體門市。
寫紅哈利波特的知名小說家 J. K. Rowling ,曾兩次公開表達歧視跨性別者的立場,他堅持使用「有月經的人」來指稱女性,這種說法顯然將誇性別者(有男性轉變為女性)排除在外,有歧視之嫌。引來大量撻伐,有人揚言抵制看他寫的小說。
歧視(discrimination)這個字原本的意思是區別出你我,心理學家給歧視下的定義是人們基於他人的特徵與身分歸屬,而做出的負向行為,這些行為常隱含差別待遇。人們產生歧視的原因常涉及身分歸屬的刻板印象與態度,讓人做出的不公不義的負向行為。
H&M 和 J. K. Rowling 的案例各自反映心理學家特別關注的歧視類型:種族主義(racism)與性別主義(sexism)。以性別主義來說,我們從小從長輩親友媒體身上,學到各種有關性別的想法,這些想法深深影響我們的思考方式。男生要用藍色,女生要用紅色。男生要讀理科,女生要讀文科。男生要勇敢不能哭,女生要體貼善解人意,連坐姿都都不放過,兩腿間的角度過大,等同敗壞門面。
男生就該如何,女生就該如何的觀念深植人心。一旦男生當護理師,女生當CEO,這類違反性別刻板印象的行為,可能讓某些人感到不協調,渾身不自在,因為這與他們的認知有衝突。他們會對違反期待的人產生不甚友善的態度與情感,甚至做出歧視行為。到最後,同一件事情,還可能已照性別發展出兩種標準。
比如說工作領薪水,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狀況相當常見,至於為何明明做一樣的工作,女生卻領較少的錢,不得而知。也許是認為男生看起來比較專業,認真;而女生來做就顯得沒有說服力,老闆因此不願多給點錢。
而且雙重標準無所不在,女性在工作難以升遷,政界與學術圈較少女性,都是顯而易見的事實。所以有學者用玻璃天花板來描述女性們面對的困境,這個世界似乎存在一道看不見的門檻,讓女性難以越過。在性別平等觀念較高的國家裡也是如此,只是程度較少,但歧視與偏見依舊存在。
歧視是許多社會不公的基礎。在臺灣,原住民、新住民、省籍情結常被拿來開玩笑做成地獄哏,像是原住民穿露背裝,會變成後空番的笑話,都會助長歧視與偏見。
讓人沮喪的是,心理學家發現,歧視他人的人通常握有較多資源,他們為了維護自身的資源與權力,因此對他人懷有惡意,打壓他人,來避免受到威脅。他們往往不覺得自己有歧視,這與選擇性知覺有關,畢竟受到歧視的人會感到傷害與損失(等你發現與你執行一樣專案的同事,薪水居然領的比你多,你大概吞不下這口氣),自然會特別留意這樣的現象;反過來看,歧視他人的人因為不會面對這類難題,因而覺得世界公平美好。
刻板印象、偏見與歧視,三者互相影響,偏見與歧視,是從錯誤的信念而來。因此,心理學家認為,要減少歧視。最根本的辦法是調整人類對特定群體的認知。有些美國人認為黑人或非裔民族個性暴力,喜歡偷竊,而且很笨,所以對他們懷有負向的態度。要破除這些迷思,才能讓人對彼此有正確的認識,最終有良性的互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