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3

突觸修剪(synaptic pruning)

寫作主要有兩種方式。一般人都是將腦中構思好的內容,白紙黑字逐步寫下,就算一開始沒有什麼想法,只要字字句句努力填寫,也能夠產生文章。不過,有時為了理清思路,還可以使用一種我稱為「橡皮擦寫作」的方式來書寫。先將手上的所有想法,無論好壞,全部寫在紙上,再用依照文章的目的與邏輯,刪去不適合的內容。理論上,最後留下來的成品,會相當簡練而且符合目的,因為已經將無關的訊息刪掉了。

研究發現人類大腦的成長過程,與橡皮擦寫作相當類似。人類出生時,大腦內約有一千億到兩千億個神經元。出生過後沒多久,神經元之間會開始形成突觸,建立溝通訊息的網絡。驚人的是,當神經元產生連結,周遭的神經元就會死去一些。生理心理學家認為,這是有策略的死亡計畫。因為腦部空間有限,一旦神經元長出許多觸手,彼此連此,會佔據許多空間,為了避免干擾,神經元便會自發性死亡。不過,人腦出生時,會產生過量的神經元,所以即使有消亡,剩下的神經元仍然更大腦正常運作。

神經元連結彼此之後,會開始對周遭環境相當敏感,任何常出現的刺激與訊息都會讓神經元再產生新的連結,方便更有效率處理特定種類的刺激。久而久之,神經元間會形成特定的神經網絡。比如嬰兒若很常聽到中文的語言刺激,大腦會漸漸形成專門處理中文刺激的神經網絡,專門處理中文。而且為了更專注處理某類刺激,神經元還會縮回觸手,將連結切斷,剪去沒有必要或少用的神經連結,心理學家稱為突觸修剪(synaptic pruning)。

突觸修剪是神經元提升處理效率的重要機制,收回多餘的觸手,讓神經元更有餘裕能長出新的觸手,與其他更常用的神經元產生連結。而且若腦中有過多用不到的神經元連結只會白白消耗過多的能量。就像從A點走到B點有幾百條路徑,當你找到一條最簡單有效率的路徑,只要專心走這條路即可,並將剩下的路全部堵死,避免自己走錯,浪費時間與體力。大腦的神經元顯然也懂得這個道理。

突觸修剪從出生後就不斷進行,一直到人類 25 歲左右,在五歲與青春期各有一次修剪的高峰。人類的大腦被預設用來處理各種訊息,但起初,大腦並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只能靠環境的刺激來判斷。當它發現人類的越常接觸某種類刺激或某個問題時,它便知道這可能是人類很需要使用的能力,而強化這個能力的處理效率。所以,練習是必要的,它在告訴大腦裡的神經元,哪一條是正確的路,請一直前行,甚至把路拓寬,方便一次乘載更多的訊息;而哪一些是多餘不適合的路,請將它剪去,以免自己繞遠路。我們越常彈鋼琴、培養某個技巧與思考能力,都會讓相關的能力越來越順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