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讀書的時候,如果班上有對雙胞胎,除了老師同學常搞錯人,還會不時要他們來段默契考驗,看看有沒有心電感應。畢竟看著兩個完全一樣的人,言行舉止都像彼此的映射,感覺頗為神奇,不由得產生好奇心。雙胞胎在外表上難以辨別的相像,是來自於完全相同的基因。
人類的受精卵很神奇,有時會因為不知名的原因,自主分裂成兩個一樣的受精卵,並同時在子宮裡成形長大,這類胎兒的基因完全一樣,而且彼此來自同一顆受精卵,因此做同卵雙胞胎(identical twins)。女性排卵期有時會一次排出兩顆卵子,再各自與不同的精子結合,此時,子宮裡一樣會形成兩個胎兒,但兩個胎兒各來自獨立的受精卵,因此稱為異卵雙胞胎(fraternal twins)。
兩種雙胞胎雖然都稱為雙胞胎,但在基因上的表現會有不同,同卵雙胞胎,因為來自同一顆受精卵,所以他們的基因完全一樣,而異卵雙胞胎彼此只有一半的基因一樣。說得清楚些,異卵雙胞胎的基因跟一般兄弟姊妹之間的基因一樣,因為都是由一顆卵子與一顆精子所孕育的胎兒,只是異卵雙胞胎在同一次孕期,一般兄弟姊妹則在不同的孕期。
心理學家對人類的某些特性與行為,究竟來自先天還是後天深感好奇。同卵雙胞胎因為基因完全一樣,在等於變相控制基因的因素,讓因果關係的推論便得簡單明瞭。很適合用來回答這一類的問題,稱為雙胞胎研究(twins study)。
當同卵雙胞胎得其中一個人處在不同的後天環境,像是家庭、教育方式、飲食習慣等等,造成兩人的任何差異都能歸於後天的影響(無法歸於基因的影響,因為他們的基因完全一樣)。而環境如此不同,但某些特性還是很相似的化,就可以說這些特性深受基因的影響。
比如一對同卵雙胞胎因為父母貧窮,其中一個人從小被分給他人收養,彼此不再聯絡。20 年後因緣際會,兩個人再相聚。如果此時,他們在某些特性上仍有很高的相似性,就能多少推測這些特性應該深受基因所影響。研究發現,同卵雙胞胎的兩個人即使被不同的家庭養育,在性格、智力、身高、患病機率上都有很高的相似性;而宗教、政治信仰與價值觀就沒有那麼相似,也就是說,這些特性可能與後天的環境影響比較有關。
但是,不是每對同卵雙胞胎都剛好被人收養或者接受不同的處境。此時,加入異卵雙胞胎做為比較基準,便能解決這個問題。以身高為例,現在有一對同卵雙胞胎與異卵雙胞胎各別由兩個家庭扶養長大。因為兩組人各自生活在相同的家庭環境,照理來說,他們受到一樣的家庭教育、吃一樣的三餐、生活作息也差不多,所以後天的影響可以說是一樣。
如果養育的結果是同卵雙胞胎兩個人都是 180 公分上下,而異卵雙胞胎一個人 175 公分,另一個人 170 公分,同卵雙胞胎與異卵雙胞胎在身高上的差異,很有可能是來自於基因的差異,因為同卵雙胞胎的基因相似性高於異卵雙胞胎。
心理學家與行為遺傳學家便是用這種方式,蒐集全世界各地的雙胞胎們,研究他們之間的相似程度與特性之間的關聯。這種方法曾經紅極一時,雖然有偏袒優生學與社會達爾文主義之嫌,不可否認在早期遺傳學尚未成熟的時代,不失為一個了解人類的好方法。學者們便是這樣努力比較雙胞胎的異同,來解開遺傳對人類特性的影響力。
然而,研究者難以獲得雙胞胎的資料,以致研究的樣本相當稀少,也讓其他研究者認為,雙胞胎研究的結果不能採信,而且觀察的對象,不是經過隨機抽樣的代表性樣本,要以偏頗的樣本推論的大多數的人可能不太恰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