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輕時曾想不開加入吉他社學吉他,當我們一群剛入社的大一學生圍著幹部,邊聽他們演奏,邊討教學習吉他的訣竅時。當中一個幹部說了一句平凡無奇但卻是至理名言的話:「練吉他的訣竅沒什麼,就是你每天都需要碰吉他。哪怕每天只練十分鐘,但持之以恆,都比十天沒彈吉他,一下子連續彈兩三個小時要來得好。」
簡直一語中的,而且少有人能做到。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心理學家發現,人類學習任何技藝可能都需要終其一生努力維持,一旦我們停止一陣子,表現就會不如以往,甚至卡卡。生物學家 Lamarck 最早觀察到這件事,他在著作《動物哲學》中提及,動物越常使用某個器官,會讓那個器官越來越強壯,長頸鹿的脖子之所以會那麼長,是因為牠們不斷嘗試伸長脖子要吃到樹頂的葉子,努力的結果讓脖子越來越強壯,而且變長。
Lamarck 稱呼這個過程為用進廢退(theory use and disuse),同時也是理論的為「第一基本作用」,能用來說明動物之間的變異(有的動物比較勤勞努力,這點跟人類真像)。變得強壯的動物會將牠的優勢基因給傳承下去,強壯的後代會變得越來越多。這套理論是演化論的前身,深深啟發 Charles Darwin 與 Alfred Wallace。
不過,後來的生物學家發現 Lamarck 的理論有問題,經過努力而強壯的物種其實無法將自身的優勢傳承下去,但 Lamarck 的用進廢退說,卻能夠說明許多生理上的現象。至少在解釋人類大腦內的神經元,Lamarck 敗部復活了。生理心理學家發現,神經元之間的聯結會隨著使用的頻率而增強,神經元懂得投你所好,當你越常使用某段神經迴路,像命令手指用眼花撩亂的方式彈吉他,這段神經元的連結會越緊密而且強壯,結果是大大提升你彈吉他時的效率與反應。
反過來說,即使原本連結緊密的神經迴路,如果你開始減少使用(通常是大考完的隔天),神經迴路的連結便會減弱,當你下次要做出相關的反應,效率就會不如以往,需要費更大的勁,甚至感到陌生。因此,當你精熟某項技能的時候,也許難的不是持續在往高峰造進,而是努力維持,讓神經元間的連結保持既有的複雜性。
研究發現延失智症的方法,就是保持大腦的複雜性,就算人類的大腦確實可能受到不明的原因而退化,但是神經迴路複雜的頭腦與簡單的頭腦之間有明顯的差異,複雜的頭腦退化較慢,因為每條神經迴路相當強壯,不容易衰退。
上了年紀不是拒絕思考與學習的理由,大腦只是很需要鍛鍊,當你越常使用它,而且持之以恆,它就會變得複雜,而且越來越靈光。就算你的遠光沒有擺在幾十年之後的事,也該為了你眼下的歌藝、球技、麻將等等任何技巧,每天撥一點時間,磨亮你的大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