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到早餐店或一些路邊攤點餐吃飯,根本在表演實境記憶秀。這類表演在從前馬戲團行走江湖的時候,是個知名的表演項目,棚中的記憶大師能絲毫不差地記住隨機洗亂的撲克牌順序,當然是整撲克牌,而不是幾張而已。
早餐點的員工,不用紙筆劈哩趴啦念念有詞好幾個簡稱或代號,就能把客人的餐點全記住,每次看到都相當佩服。但深感佩服的不只有我,心理學家 Kurt Lewin 也是崇拜者之一,他發現餐廳的服務生比較容易記得還沒上菜的顧客點了些什麼,那些已經上過菜的顧客,點了什麼則忘得一乾二淨,可見,餐廳的服務生可能不知真的記下,而是暫時逼比自己記得。
Kurt Lewin的學生,俄國的心理學家 Bluma Zeigarnik 對這個現象特別有興趣,她找來一些參與者來實驗室做許多簡單的小任務,像串小珠珠與拼圖這類,大約有 22 種。她把參與者分成兩組,一組能順利完成所有任務,另一組則是在做些這任務到一半時,會遭刻意打斷,並且分配給他們新的任務。結果沒有完成任務的參與者,在事後被要求回憶所有任務時,表現明顯比順利完成所有任務的參與者,他們能回憶比較多任務。
Zeigarnik 因此下了一個結論:比起已經完成的事,人類比較容易記得尚未完成或遭到中斷的工作,而產生完成工作的動機。因為這些工作,還沒有完成,特別容易懸在人們的心頭,直到完成那一刻才會放下。這個現象便以 Zeigarnik 為名,稱為蔡加尼克效應(Zeigarnik effect),也有人稱為峻業效應,表示人類有一心想把事情完成的傾向(竣業是完工的意思)。
蔡格尼克效應的原理,可能是開始工作或從事某個特定的任務之後,會引發人類生理與認知上的緊張,得隨時投入注意力,時時在腦海中盤旋與工作相關的內容,一刻不得閒。就算任務暫時因事中斷,認知的緊張仍會持續,人還是會想著工作,把它放在心上,也因而容易記著工作內容,不容易遺忘。直到完成工作,相關的認知緊張才會停止,剛才所說一連串的機制便會消失。
不過,後續的心理學家發現蔡格尼克效應有些限制,就是當在執行壓力太大的任務時,即時遭到中斷也不會產生蔡格尼克效應,甚至還有可能有反效果,讓人忘掉更多。
然而,蔡格尼克效應在生活上還是很常見。這也是為什麼從前當學生,考完試之後,考前所記下的內容也所剩無幾。你在 Netflix 上看到一半的韓劇或電影,你上班時會記掛著它,除了當中引人好奇的謎底,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你還沒有看完。問問那些失眠的人在床上輾轉反側,是在想些什麼?大多跟一些未完成的代辦事項有關,深怕睡著會浪費掉工作的時間。還有那個你在青春期沒有結果的初戀,為什麼這在多年後仍然無法忘懷呢?
Note:
1. 蔡格尼克效應,又稱為蔡氏效應、蔡加尼克現象、竣業現象(Zeigarnik Phenomen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