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8

憂鬱(depression)vs. 焦慮(anxiety)

憂鬱(depression)與焦慮(anxiety)是兩個讓人容易混淆的概念,許多人無法很明確區分兩者。有人說,憂鬱是擔心已經發生的事,而焦慮則是擔心未發生的事。

憂鬱與焦慮的差異,在於憂鬱是一種情緒狀態,而且跟一個人思考方式有關。可以說,憂鬱這種情緒,常起於不理性的想法與思考內容,造成一個人過度擔心某件事,而心情低落:擔心自己未來沒有競爭力、擔心伴侶不再愛我、擔心外貌。

有時這些擔心並沒有根據,事實是別人覺得你很美,仍舊愛著你。不合理的高標準,常是過分擔心的人給自己的負擔。一旦受過引導,或經過別中生命事件調整想法,便可能改善憂鬱的情況。

雖然一個人對人處事的的思考方式會影響心情,但心理學家也發現,憂鬱與人類大腦裡的特定化學物質也有關係。最常見的像是血清素(serotonin),當腦中的血清素濃度越高,通常一個人的心情會較穩定,甚至感到愉快。所以臨床上,會使用藥物控制憂鬱,背後的機制就是增加腦內神經對血清素的吸收效率。

焦慮比較像是一種經驗,對客戶報告之前,腹部莫名的緊張,是大家都有過的感受,心理學家認為,焦慮具有特定的生理基礎,引起焦慮的原因與人類因應威脅情境的交感神經系統太過敏感而過度活躍有關。

交感神經系統是人體自動自發的神經網絡,一旦它覺察環境有具有威脅與壓力,便會啟動,同時也調整你的身體進入戒備狀態,你的心跳、血壓、血流都會加速,全身發熱、冒汗,就像暖好身隨時都能跑百米依樣。想想你跟蟑螂、老鼠、毛毛蜘蛛共處一室時的反應,就知道交感神經系統都你開啟的是哪類生理反應。

交感神經自動自發,即使你命令自己的身體不要過度反應,也無法有效控制,反應仍舊持續,直到你的身體覺察威脅或警報已經解除為止,相關的反應才會舒緩下來。如果你過去在某些情境下感受到威脅,身體便會記住,下次當你預期又要面對那個情境的時候,明明還沒發生,你的交感神經便會提前做出反應,讓你處於緊戒狀態,這就是太過敏感的結果。

原本考試卷只是白紙黑字,不刺人也不咬人,遇火成灰的東西,但自從上頭的分數會決定師長父母對我們的反應之後,我們面對考試卷便會焦慮起來。如果學生時代的事,你已不復記憶。那麼,想想你第一次在上司或董事面前報告出糗,下次每當被上司指派報告季度成效時,你可能三四天都睡不著覺,這就是焦慮。自動自發,強而有力。你很難直接改變交感神經的生理機制,要它不反應,只能學習與它共處,利用額外的肌肉放鬆技術,在你緊張焦慮的時候,應援你,舒緩你的反應。

我們已經不像古老的祖先,在大草原上隨時要擔心其他猛獸的突襲,現在社會中,讓人感到威脅的來源,常常是超出我們的能力與掌控之外的事情。所以,做好計畫、提升能力都能減緩焦慮。在考場上,不會感覺到焦慮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沒念書的人,因為不在乎結果,考試自然無法威脅他們;一種是已經把書讀好讀滿的人,他們甚至有點興奮,巴不得趕快考試,讓大家瞧瞧他們讀書的成果。

這篇文章裡所說的憂鬱,跟憂鬱症的憂鬱不是同一個概念。這裡只是想釐清憂鬱跟焦慮的差異,儘管兩者有時可能一同出現,心情低落的同時,也感到焦躁不安,然而心理學家仍透過生理機制與引發的反應區分兩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