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行銷、設計等職業,老手與新手最大的差異,在於能不能一矢中的,猜中客戶的心。做出來的專案與作品,就能大幅減少被退件的機率。知易行難,新手往往覺得客戶笨死了,不懂自己專業的角度。人類大多也是如此,認為世界是繞著自己運轉,很難用別人的眼光看世事,所以走出自己的觀點,仿佛阿姆斯壯在月球上踏出的第一步,值得鼓勵稱頌。這種近乎頑劣的傾向,就是心理學家所說的自我中心主義(egocentrism)。
如果你已成年,步入社會,卻不懂得用別人的角度來思考,體諒別人的難處與感受,很可能會被評為做事太有稜角,說得通俗些就是白目。好消息是,小孩到成人的發展過程裡,人類自我中心的程度會逐漸降低,但人類也不是一出生就能用他人的雙眼看世界。
起初,嬰兒難以區分自己與媽媽的差異,他會覺得媽媽跟自己是一體的,因為每當自己有需求,媽媽總會滿足自己,加上嬰兒與外界的關係大多在滿足生理需求,較少有機會與主要照顧者以外的人互動。
隨著嬰兒長大,他們會發現,媽媽並非總是能依循自己的意志行動,便開始懂得區分自己與他人的差異,也會發展出自我意識。可是,小孩子還是很難跳脫用自己的視角看事物的習慣。
知名的發展心理學家 Piaget 曾設計一項經典的檢測方式,來看看小孩自我中心的程度。他在小孩與自己的中間擺上一個三座山的模型,並要小孩指認幾張照片,看看哪張照片是從心理學家的視角看到的模型樣貌,結果七歲以前的小孩大多選擇從自己視角出發的照片。這表明年紀小的孩子確實有自我中心的傾向。
Piaget 發現小孩身上的自我中心傾向,會持續到六歲左右,直到發展出心智理論,也就是能推論他人內在狀態的能力,情況會開始好轉。從此時開始,人類才懂得開始把自己腳伸進別人的鞋子裡,推測他人的觀點與想法。這項能力隨著小孩上小學,接觸越多人之後,會越來越熟練。
可是,Piaget 認為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主義,可能會轉化成特有的形式展現出來。一種叫假想觀眾(imaginary audience),一種叫個人神話(personal fable)。這兩種特徵,簡直是中二病的具體展現。青少年的認知功能趨於成熟,強大的認知能力,讓他們善於揣測別人的心思,也因此覺得其他人都在關注著自己,沐浴在假想觀眾的目光當中,讓青少年相當困擾,他們會開始注重自己的外表與個人形象,受不了公開批評。回想國小那些邋遢不堪的同學,到了國中簡直變了一個人。
除此之外,青少年在青春期會尋找自我認同與生命的定位,讓他們容易覺得自己最特別,是世界的焦點與英雄。更過分的人,甚至認為自己不會老也不會死,任何倒楣或不幸的事件根本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仿佛一則值得歌頌的偉大神話。聽起來有沒有很耳熟?那些衝動,從事危險活動或隨意對人叫囂嗆聲的人,往往落在這個年紀,他們尚缺乏真實的社會經驗,來衡量自己的輕重,直到有了年紀,才開始不說大話。
這不能怪青少年,他們在生命的震動期,身邊的人事每天都在變化,加上脫離父母,開始學習獨立自主,不得不讓他們優先保護自己,凡事以自我為重。到了成年之後,人類便會開始收斂,而且更樂意用他人的角度看世界,接納與包容不同的觀點。但研究發現,成年人在情緒低落的時候,相較其他情況,更容易變得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主義,不是自私也不是自戀,它只是讓人更看重自己,不擅長轉換成他人的角度看事情。當你能跳脫自我,在客戶說出一些離經叛道的主張時,收起專業的毛邊,用他的角度來解決問題,便是成熟的展現。
Note:
1. 中二病,是描述活在自己的世界,以為率性而為,實則稚氣未脫的傾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