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3

社會認同(social proof)

你要進一家店吃飯前,會先打開 Google 看一下店家的評價嗎?或者我換個方式問,你到飲料店會請店員推薦飲料,點熱賣的飲品嗎?這兩個問題看起來沒什麼關聯,其實背後反映的是人類偏好尋求他人支持的心態。

記得我小時候家庭旅遊時,都需要準備一本當地的旅遊手冊,用書籤將要去的美食與名產的店家標示出來。現在打開 Google 地圖就可以直接看見某個地區哪有些店家,連評等都一清二楚。

Google 地圖的評比都是過去消費者留下來的紀錄,我有的朋友甚至不吃四顆星以下的店家(滿分是五顆星),儘管每個人的口味不同,評比的理由不見得都合理,更何況也的店家甚至請人灌水,作假的評價,但我們還是深受這些評價的影響,優先到星等高的店家消費。

在不確定的情況下,人類很需要他人推他一把。心理學家用社會認同或社會證據(social proof)這樣的詞彙,來描述人類尋找他人的行為說服自己的過程。人類在某些情境中,不確定該做出什麼樣的行為,包括模糊的情境,剛接觸的新產品或與新認識的人互動。我們不知所措,因此我們會觀察別人在同樣的情境下怎麼行為,然後模仿別人的言行舉止,好避免自己做錯。

你到新公司報到的第一天,早上 11 點的時候,突然身旁的同事們開始站起來做起體操,儘管你覺得莫名其妙而且很丟臉,但還是會裝模作樣,也跟著做起來。因為,你對這個情境的規範與文化還不熟悉,這時候,跟著身旁的人做一樣的行為最安全。

現在你已經了解,應用社會認同,廣告的核心或許不該告訴大家要做什麼,而是要告訴大家其他人都在做什麼。因為人有時候其實人類自己也不知道要做什麼,需要旁人「示範」。飲料或保健食品的公司請明星代言,示範給你看在什麼情境下要吃什麼做什麼,打的就是這個主意。

尤其對方與你的身分處境越相似,這個人的影響力越大。如果有天你的同學或同事都在穿某個牌子的布鞋,都在假日參加瑜珈課,你很有可能就會跟隨他們的腳步。所以,除了明星之外,廣告商還會在臉書、IG跟推特上找稍有名氣的意見領袖,甚至是路人來說說產品的使用心得,比起描述產品的功能,一個與你處境相近的人跳出來分享推薦,顯然有更大的影響力,即便我們知道評價是有可能假的,只是單純的領錢做事。

心理學家 Robert Cialdini 發現社會認同是使他人順從的重要因素,它根基於從眾的力量,我們在無法判斷的情況下,更容易下意識追隨情境的規範,也就是他人的行為。看美劇時,在關鍵的笑點,背景會出現罐頭笑聲,儘管你不覺好笑,但還是有可能會跟著笑,研究發現確實也是如此,有罐頭笑聲當背景的參與者會覺得影片更好笑,而且笑得更久更賣力。這麼說來,製作單位應該在日本綜藝節目裡多加些罐頭笑聲,來救救一些不懂日式幽默的觀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