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5

世界正義信念(just-world belief)

假如現在政府擬訂要提高對失業或貧窮民眾的福利與補貼,你是贊同還是不贊同?

世界正義信念(just-world belief)是一種認知上的偏誤。心理學家 Melvin Lerner 發現,人類傾向認為這個世界會公平運作,一切合乎因果關係的邏輯,一個人今天遇到什麼結果,與他事前所重下的因脫不了關係。古訓有言:「種瓜得瓜」就是這個意思。但人類過度解讀這句格言,將格言看反,犯下邏輯上的錯誤,以為今天有瓜可收的人,必然是先前種瓜的人。其實未必,因為還有其他原因可能導致一個人有瓜可收。

這樣說也許太抽象,加上心理學家對負像的社會事件研究較多,我們回到貧窮人口的問題,你的答案是什麼?有些人,不贊成提高貧窮津貼。因為懶惰不賺錢的人,自然沒錢可花,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想想《伊索寓言》中辛勤的螞蟻與隨性的蚱蜢,誰將在寒冷的冬天沒有食物可吃,不言可喻。所以貧窮人口是罪有應得或咎由自取。但這樣的說法忽略一件事,造成貧窮的原因很多,不見得是這個人很懶惰,也許是社會結構、教育、原本的身家背景都可能跟一個人的貧窮有關,努力也難以翻身。

在一項實驗中,Melvin Lerner 給參與者觀看一些人被電擊。參與者起初對這些被害者的遭遇深感難過,但隨著電擊持續並且提高幅度,加上不能干預,參與者漸漸開始貶低被害者。在一些情境中,如果參與者得知被害者事後能獲得補償,便不會出現責備受害者的情況。種種發現都指出,如果我們對被害者的淒慘處境無能為力,而且正義難伸,我們似乎比較容易用世界正義信念的角度來看待整起事件,這會讓我好過一點。

心理學家認為這可能有其道理。在歸因理論中,我們試圖對一個人的行為與遭遇提出解釋與預測,但當我們對不幸事件作解讀,會發現其實任何人都可能是這起不幸事件的受害者,畢竟情境歸因能尋找的原因太多,我們無法預期不幸事件中是什麼因素讓被害者遇害,也就是說,不幸事件有時候是出於隨機,比如隨機殺人事件、性侵害、搶劫。被害者在某天剛好走過性慾沖頭的強暴犯所在的巷子。

人似乎很難接受會有那麼一天,自己將成為隨機事件下不幸的受害者。因此,為了讓世界合乎可以預測的邏輯,人類會誤讀不幸事件的原因,將原因歸咎於受害者,比如責備性侵受害的衣著、言行舉止、回家時間等等,努力說服自己,只要避開這些原因,就不會成為性侵的受害者了。同時,心理學家也發現,使用世界正義信念的方式來思考,能讓人維持既有的幸福感。似乎只要為善,避開任何會招致不幸事件的行為,就不會遭逢不幸。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世界是充滿隨機因素的複雜環境,誰都無法倖免。

世界正義信念是責備受害者(blaming victims)的一大原因,也會讓受害者承受二度傷害,慎自引發自責。想想自己依喜好穿搭,卻被指責為引人犯罪的理由,實在說不過去。尋找不幸事件的原因,我們永遠要歸咎加害者,這個淺顯易懂的道理,有時候人們還是會忘記。

Note:

1. 這個邏輯上的錯誤就肯定後件(Affirming the consequen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