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是一位異性戀女生,有天你的男友從早上就未讀未回你的訊息一整天。你氣炸了,腦中冒出很多原因:我昨天說錯話了嗎?是不是他不愛我了?還是他移情別戀,整天跑去跟新歡鬼混,沒時間理我?還是他手機沒電?各種原因不斷冒出來。
上面的情況聽起來相當耳熟,在日常生活中頗為常見,你當然能自主延伸,代換成各種行為:女友為什麼要生氣?畢業多年的同學,找你喝咖啡是想拉保險,邀請你跟師父一起禪修,還是真的想敘舊?解讀他人行為的原因至關重要,嚴重一點,你的解讀可能會影響你的戀情走不走得下去,許多情侶都卡在這一關。
心理學家叫這個過程為歸因(attribution),也就是尋找行為背後的原因。我們都好奇別人行為背後的原因,因為這些原因會影響我們要怎麼跟對方互動。心理學家知道你的煩惱,他們提出有系統的歸因方法,幫助我們釐清狀況。
Fritz Heider 是第一個深入探討歸因歷程的心理學家,他認為對單次行為的歸因,分成內在歸因(internal attribution)與外在歸因(external attribution)兩個方向,也為之後的歸因理論奠定重要的基礎。
內在歸因是指行為者(就是你男友)出於個人內在的因素而做出行為,比如心情、意圖、動機、性格、特質、努力等內在穩定的部分,由於行為者一定程度上是行為的起因,所以需要為行為負責。
外在歸因則是指行為者受到情境等不可抗力的因素所影響,才產生行為,像是老闆的要求、工作任務、意外(突然衝出來的狗)、利誘(為錢而做)等等。聽起來很有受迫的味道,既然是出於情境所迫,也降低行為者需要為行為負責的程度。
好,我們現在知道推論行為有兩個方向,但問題是看到行為之後,究竟要往哪個方向做判斷?男友未讀未回,聽起來好像兩個方向都有可能,有什麼方法可以判別。心理學家認為,要看觀察到的是單次行為還是多次行為。
Edward Jones 和 Keith Davis 提出相對推論理論(correspondent inference theory),這個理論認為我們能自問單次行為中的三個問題,來對行為做歸因,分別是:
可選擇性(choice)
可預期性(expectancy)
行為結果的滿意程度(desirability)
男友可以自由選擇在假日要不要回女友的訊息嗎?顯然是。假日時間很多,但男友卻不願撥出一點時間回覆訊息,有很大的可能是他選擇不回。
那男友的行為有超乎正常的預期嗎?似乎是這這樣。過去男友在假日或多或少都會回覆訊息,今天突然不回,相當少見。
最後,這個行為的結果能產生多少種好處?如果行為能產生越多好處,男友就有各種動機作出行為,你自然很難知道男友究竟是出於個人意願還是情境所迫。
比如他省下回訊息的時間跟別的女生聊天、追劇、忙著巴結上司讓年終有著落、跑去烏石港衝浪。只你有很確定男友的行為和哪個好處有對應,你才能很明確推論男友行為的動機。但現在你無法很肯定。
儘管如此,情報已經足夠。在三個問題中,你有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朝向男友是出於內在歸因,像是他心情不好或刻意鬧脾氣,而不回訊息。這時候你就要確認為什麼他心情不好或跟你鬧脾氣了。
如果你很有耐性,不急著找男友談判,而是先偷偷觀察男友每次收到訊息的反應。幾個禮拜過去,你應該觀察到多次行為。這時 Harold Kelley 的共變理論(covariation model)就能派上用場。
共變理論認為觀察同一個人的多次行為之後,我們就能比較肯定推論對方行為背後的原因是出於自身的意圖還是情境影響。Kelley 認為歸因的過程中,要尋找三種資訊,再統整資訊做出判斷,分別是:
共識性(consensus)
特殊性(distinctiveness)
一致性(consistency)
你試著在假日傳給別的男生朋友,人數越多越好,看看其他男生在假日是不是都很懶散?如果大部分男生都是如此,你大可輕輕放下男友的未讀未回,但如果別的男生很快就回你訊息,你就有很強的動機質疑男友為何不回你訊息。因為他的行為很可能是是出於內在動機,也就是他是故意的。
共識性是利用他人對相同刺激(你傳的訊息)的反應,來對比行為者的反應,如果行為者都跟大家差不多(很有共識),那就是常態,當中沒什麼個人的想法,但如果行為者跟大家不一樣,這時,行為往往是出於行為者的個人決定。
現在,你按兵不動,聯絡你男友的麻吉,要他們在假日也傳訊息給你男友,再叫麻吉回報男友的反應,結果男友連麻吉傳的訊息也都沒有回。從男友的反應你可以知道,他在假日很常不回人訊息,你不是被針對的特例。所以男友對你的回覆並沒有特殊性。
最後,你觀察男友在平日回訊息的狀況,結果發現他反而在平日的時候會回覆你的訊息,一到假日就不見人影,而且常常如此,這就表示男友的行為有高度的一致性。
整理一下狀況。
你發現大部分的男生在假日時都懶得開通訊軟體,自然不太回訊息,男友的行為與他人有高度共識性。而且男友除了對你,對其他人,也都不回訊息,因此,男友行為的特殊性很低。加上男友平日會回訊息,假日則不回,行為相當一致,男友的一致性很高。
高度共識性,低度特殊與高度一致性,所以,你男友的行為受到情境影響的可能性較大,像是一到假日他就睡死,根本不想用手機;或是假日就開車跑去釣魚,想想雙手握滿魚桿,怎麼有餘裕拿出手機。你鬆了一口氣。
歸因理論適用於不同時機,當你有上有越多線索,自然能做出更精準的推論,就這點來說,共變理論的歸因歷程自然比相對推論理論更為合理。現在,你隨時可以拿起一把隱形的放大鏡檢視別人的行為。
Note:
1. 我真的有被以前同學邀請一起追隨師父禪修的經驗。
2. 內在歸因也叫做個人歸因(personal attribution)與性格歸因(dispositional attribution)。
3. 外在歸因也叫做情境歸因(situational attributi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