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向藝術家求教。他們把畫家在平面上製造出深度的細節整理出來,叫做繪圖線索(pictorial cues)。同時,心理學家普遍認為,畫家之所以能在平面上騙過人眼,是因為人類覺察物體的遠近與深度時,是像個偵探尋找各種相關的線索。當線索越豐富,人類對距離得判斷就越準確。
經過心理學家的研究,這類讓人類判斷深度知覺的線索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單眼線索(monocular cue)一種是雙眼線索(binocular cue)。單眼線索就是只需要依靠一隻眼睛就能覺察到深度遠近的線索,同理,雙眼線索,則是必須要依靠兩隻眼睛才能覺察深度的相關線索。
而畫家所秘密就在於單眼線索,只要善用單眼線索,就能在平面上製造深度與立體感。但雙眼線索因為有兩隻眼睛合作解讀物體的距離,自然比較一隻眼睛的判斷來得準確。我將兩種線索常見的類型整理在下面,說不定你的畫技能瞬間成長好幾級。
單眼線索
1. 調節、調適(accommodation)。
想想你用手機或相機拍照時,有時會失焦,照片看起來就會不清晰,這就是光線通過鏡頭之後,沒有正確聚焦在感官元件上(這就是相機的視網膜)的結果。
當物體靠近時,水晶體會變得比較矮胖凸起,而當物體遠離,水晶體會變得比較長扁。睫狀肌會將調整水晶體的訊息同步告訴大腦,所以一旦水晶體變矮胖,大腦就知道眼前的物體可能離自己比較近。
不過,睫狀肌的調節作用,只有在幾公尺的範圍內有效,當物體在遠處,水晶體的變化不大(都聚焦在無限遠),大腦就無法有效判斷遠近了。
2. 絕對大小(absolute size)
一般而言,人類傾向認為視網膜上投影越大的物體,離自己越近,投影越小的物體,離自己越遠。這是利用近大遠小的原理來反推物體的距離。但是,只有一個物體時,我們只能單憑主觀的感覺來判斷現在物體究竟算大還是算小。
3. 相對大小(relative size)
4. 熟悉大小(familiar size)
所以,當你知道某個物體的真實大小時,變有助你判斷距離。假設你有個 190 公分的朋友,他現在在你眼前看起來很小隻,你便會推論可能是他站得比較遠的關係。反過來說,如果有個號稱 160 的朋友,看起來很巨大,也只是他比較靠近得關係。
順帶一提,熟悉大小雖然以助於讓我們判斷距離,卻也可能產生一些錯覺。知名的月球錯覺,變指出當月球在地平線上起的時候,我們會覺得比較大,而當月球升到高空時,我們會覺得比較小。這背後的原因是,月球剛升起的時候,很靠近熟悉的建築物,你會利用建築物來推斷月球的大小與距離,影響你對月球大小得判斷。
5. 重疊(interposition)、疊加(superposition)、遮擋(occlusion)
6. 線性透視、直線透視(linear perspective)、收斂線索(perspective convergence)
線性透視的特徵,也是西洋美術裡很常提到的透視技法,它讓原本平面的事物,具有深度與立體感。此外,線性透視不一定只出現在鐵軌街道之類的事物,像是你家的門,原本是長方形,當你打開門到約 45 度角的位置,你再平視門,客觀來說,這個時候,門在你視網膜上的投影是平行四邊形,你可以利用門的輪廓線指向門軸的線索,推論出門把離你比較近,門軸離比較遠。
7. 質地梯度、結構級差(texture gradient)
如果你有爬山的習慣,對質地梯度一定不陌生。面對突然陡上的階梯或山坡,可能會讓你腿軟,因為遠處的階梯看起來密密麻麻顯得很多,對心理上造成不小的壓力。質地梯度便是根據這個經驗原理,看起來密度高的物體,照理來說也會離我們比較遠。
8. 明亮和陰影(light and shadow)
9. 空氣透視、大氣透視(atmosphere perspective)
因為 101 和陽明山中間,雖然沒什麼障礙物,但其實裡頭包含許多空氣的粉塵與髒汙,一旦距離拉長,累加起來的髒污就相當可觀,嚴重影響我們的能見度。所以,根據經驗法則,當人類無法看清楚物體表現的細節紋路時,我們會傾向認定這個物體離我們比較遠,看得清楚的事物,我們會覺得比較近。
10. 高度線索(height cue)、相對高度(relative height)
11. 運動視差(motion parallax)、相對移動速度(relative motion)
這是因為近處的風景在視網膜上的投影面積較大,移動一點點我們就會覺察到,反觀遠處的風景在視網膜上的投影面積較大,因此,它要移動很多,我們才會覺得它有在移動。依照這原理,我們看到移動快速的物體,會傾向認為它離我們比較近。
雙眼線索
1. 雙眼輻合、雙眼匯聚、視軸輻合(binocular convergence)
所以兩眼視線的夾角可以告訴大腦遠近相關的訊息,當夾角越大,物體離我們越近,夾角越小物體離我們越遠。同時,雙眼輻合只有在物體距離我們十公尺左右的範圍內,才有良好的效果,一旦物體相當遙遠,雙眼的角度接近於平行,大腦便無法很精準判斷距離,而需要依靠其他的線索。
2. 雙眼視差(binocular disparity)、網膜像差(retinal disparity)
大腦便是擷取左右眼所接收的兩個畫面,產生雙眼視象融合(binocular fusion),計算畫面中物體的真實距離,同時讓畫面產生立體感(stereopsis)。因此,產生視差便能輕易產生立體感,也是人類知覺到立體感的關鍵。
Note:
1. 單眼線索,也稱作單眼深度線索(monocular depth cue),同理,雙眼線索,也稱作眼深度線索(binocular depth cu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