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笑話這麼說:自從小孩學會遺傳學的知識之後,各個都變成找藉口的大師,常將自己的過失與缺點怪罪給父母的基因。
在古希臘時代,哲學家們早已發現人類的行為的成因,可以概略分成先天(nature)或後天(nurture)的因素。先天指的是從出生時就已根植於人心的特性,那時候的人普遍相信,人類的性格與行為深受靈魂的品質所影響,靈魂高尚的人,忠心、純潔、堅忍不拔,總之任何好的特性都在這個人身上。
反過來說,如果靈魂有缺陷,行為自然不會太檢點,所以人類先天上的差異,可能反應的是靈魂的差異。而後天則是指個人與環境互動的結果,個人的經驗,父母與學校教育都可能影響一個人的言行舉止。
那時候的哲學家選邊站時傾向走極端。極力擁護先天論哲學家有 Plato 和 René Descartes,笛卡兒認為人類出生後,即使沒有學習過,也能理解上帝與幾何的觀念,這些都是先天論很好的例證,說明人類出生時,可不是白紙一張,而是有些預設的能力。
而支持後天論的英國哲學家有 John Locke ,他提出白板(tabula rasa)的概念作比喻,人類出生時就像一塊白滿,隨著個人與環境互動,白板會逐漸寫滿筆跡,等你兩腳踏入棺材,白板上寫的東西,就能代表你。
兩派其實各代表一種人生觀或處世之道,比如對於自己某樣缺陷,你是兩手一攤推託給靈魂(那時候是這樣認為)或任何先天已決定好的事物,還是認為可以靠後天改善現況。
在心理學還沒有根科學手勾手之前,先天論與後天論就已經吵得火熱,爭論了幾千年仍未有共識。學界見慣了,通常稱呼這類論戰為「先後天的爭論」(nature and nurture debate)。等到遺傳學家 Francis Galton 主張基因對人類的特徵,具有先天上的影響力之後,爭論有了新面貌,甚至升級為 2.0 版。
現在,先天論者將遺傳學納入麾下,人類出生可不是白紙一張,而是帶有某些基因上的設定,同時讓先天論的主張更加尖銳。有些人明顯具有極端的天分,講個讓人感到挫折的例子,音樂神童 Mozart 五歲時就已經能夠獨立作曲,請別在這個時候問我五歲時在做什麼。顯然,Mozart 不用像一般人花費大量的時間與鋼琴打交道,就能把音符處理得服服貼貼。這些異常的天分,實在讓後天論者掛不住顏面,可以說 Mozart 的音樂能力,除了自身的練習,先天從父母身上承襲而來的基因優勢,確實居功甚偉(他爸爸是作曲家、音樂老師)。
但是,我們也能看到勤能補拙的例子,即使我們沒有音樂天分或者天生口吃,還是能夠大量練習或找個嚴厲的老師來管教自己,藉此提升自己的能力,儘管不能像 Mozart 那樣才華洋溢,至少能享受彈鋼琴的樂趣。
除此之外,後天論納入新的觀點,過去學者討論環境對個人的影響時,著重探討父母的教養與學校的教育,其實社會常規,法律甚至到更高層次的文化,都深深形塑一個人的言行與價值觀,成為一個人的一部份。擁有相同基因的同卵雙胞胎,若被分別在不同的環境下扶養,性格上會有明顯的差異。這些發現都能支持後天論的主張。
一直到最近,心理學家才算達成共識,先天與後天的爭論,沒有贏家,也沒有輸家,兩者應該握手相識和平共處。大量研究發現,人類的任何特性與行為,通常都深受先天與後天的因素所影響,兩者五五開,而且還會互相影響。比如先天聰明的人,在後天上可能會尋找讓自己更聰明的環境,所以要一概而論究竟是先天重要,還是後天重要頗不恰當。看到這裡,想到要怎麼堵住開頭笑話裡的小孩了嗎?把個人的缺陷全然推給父母,可不公平,小孩也該為自己的缺陷負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