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杯,500 cc,35元你會點哪一杯飲料?首先,你沒看錯,價格跟容量都是對的。我想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都會買特大杯。因為跟大杯相比,簡直太划算了,花比較少的錢,卻喝到比較多珍奶。那如果「六十嵐」的價目表長成這樣,你會怎麼點?
大杯,600 cc,50元
特大杯,700 cc,45元
中杯,500 cc,35元這種情況似乎是各取所需了,就看你嘴不嘴饞或者口袋深不深。嘴饞的話,就會選擇大容量的特大杯,想省錢的話就會選擇價格較低的中杯,如果你算得很精明,特大杯的 CP 值是 15.5,中杯只有 14.2,相當接近,因此,相比於茶水堂,六十嵐的價目表會讓人猶豫再三,因為沒有突出的誘人選項,而這也跟我們一般購物的情況類似,花越多錢,才能買到越多東西。
特大杯,700 cc,45元
為了避免你猶豫不決,茶水堂的老闆決定在你背後推你一把,因此他多加了一個選項作為誘餌,也就是茶水堂中的大杯選項。多加入一個明顯不划算的選項,能提升其他選項的吸引力,進而改變決策者的偏好,心理學家稱這種現象為誘餌效應(decoy effect)。所以,茶水堂的價目表沒有寫錯,這類明顯會讓買家吃虧的選項(多花少得),就是賣家刻意設下的誘餌。
一般的情況下,人類無法同時處理太多訊息,因此兩個各有優劣的選擇,會讓人無從決定,如果這時候加入誘餌,凸顯其中一個選擇的好處,就像茶水堂的大杯選項就能凸顯特大杯的划算感。消費者會想:50 元能買到的量,居然比 45 元還少,特大杯真是太划算了,便會增加對特大杯的偏好。而且賣家還能利用不同誘餌引導消費者偏好哪個選擇。今天「小苑子」也推出了他們的價目表:
小杯,300 cc,40元看著小苑子的價目表,大部分的人因為小杯的條件都不如中杯,而偏好選擇中杯。誘餌效應之所以成立,是因為在選項之間原本存在難以抉擇的拉扯,一旦誘餌出現便形成對比,讓人突然耳清目明,看清楚選項之間的好壞。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些商家會推出明顯不會有人買的產品。比如大杯飲料、大份薯條明明比中杯貴幾塊而已,內容物比中杯多很多,這樣誰還要買中杯的?當然不會有人買,因為中杯飲料本來就不是拿來賣的。
中杯,500 cc,35元
特大杯,700 cc,45元
Note:
1. CP 值就是性價比,用量化的性能除以價格,得到每一塊錢,可以買到多少單位的性能。以特大杯的珍珠奶茶來說就是 700 cc 除以 45元,所以 CP 值是 15.5 cc/元。
2. 誘餌效應,又叫做吸引力效應(attraction effect)跟不對稱優勢效應(asymmetric dominance effec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