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思(heuristic)
假想你面對一大堆手機牌子,不知從何選起。平時沒有研究手機,加上你懶得比較各廠牌手機的功能,所以你決定要不要買手機時,不會詳細比較,問哪一支手機 CP 值最高(用最少的錢買到最好的功能),而是用我喜不喜歡這個牌子、我覺得手機美不美這種近於直覺的問題來取代原本該問的問題,讓判斷的過程簡化。
截思法在判斷上快速省時,在情況危急或時間不夠的情況下至少能先產出一個還行的作法,而且行為者本身是想尋找可行合理的決定,只是簡化思考的過程中,獲得的答案不見購精緻,甚至可能犯錯,但使用截思法還是有正確判斷的時候。
比如刻板印象雖然會讓人誤判,但在資訊不夠的情況下,它確實適應急的辦法。老闆要你接待一位工程師,你完全不認識他,卻又必要跟他搭話,你只好調出刻辦印象中工程師喜好的東西來開啟話題。雖然可能有錯,但至少不會離得太遠或淪於沉默。
偏誤(bias)
偏誤也可能是源於人類認知處理上先天的限制,比如我們天生對抽象與機率有關的訊息較不敏感,所以對這類的資訊比較容易誤判,或用其他訊息來取代判斷。
驗證偏誤(confirmation bias)是相當有名的偏誤之一,它描述人類傾向尋找與既存信念相符的訊息與解釋,讓人產生選擇性注意,只留意與自己看法相符的資訊。而人類之所以產生驗證偏誤,是因為我們若要處理與既存想法有衝突的資訊,會影響我們腦中的訊息結構,這畢竟是大工程,人很懶的這麼做,加上要保留衝突的訊息,對人類來說也很費腦力,所以最後我們只選擇與保留我們想看到的。
錯誤、謬誤(error)
基本歸因謬誤(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是人類在解釋他人行為上很常犯的一項錯誤。我們對他人的行為做解釋,容易優先考量一個人內在因素的影響,像是個人穩定的特質、能力,而忽略環境等出於個人之外的外部因素:老闆的要求,運氣,問題太複雜等等。
這種解釋方式,自然有可能判斷錯誤。因為一個人的行為有可能是被外在不可控或不可抗力的因素所影響。所以正確的作法是該是完整考量內外的原因,才對一個人的行為做解釋。而人類有時候就會在解釋人類的行為上犯錯,同學考不好就認為是對方太笨或偷懶,而沒有考量到老師的題目出太難。
結論
而偏誤是即使你投入注意力,精神狀態良好,時間充裕,還是會對類似的情境一再判斷失準,雖然不至於犯下大錯,但也不完全正確,只是犯錯程度上的差異。錯誤自然是指完全沒有回答正確,通常使用錯誤一詞的人會預設至少有一個答案,而行為者沒有答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