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9

完形心理學(gestalt psychology)

美式漢堡層層疊疊,堆得老高,一口根本塞不下。因此吃美式漢堡的人大略可以分成兩派,一派是堅持一口咬下漢堡,能咬多少就咬多少,享受大口咀嚼的滿足感;另一派則是抽起固定漢堡的竹籤,一層層逐一吃掉漢堡,後者顯然優雅多了,不湯不汁,很適合約會或有偶像包袱的人使用。

但如果你看到一個人用第二種方式吃漢堡,會覺得他是在吃漢堡嗎?我的意思是,他先吃掉漢堡皮,再吃酸黃瓜、番茄片、洋蔥、漢堡肉、生菜以及任何你想得到得內餡,最後又吃到漢堡皮,這樣真的是我們直觀上的「吃漢堡」嗎?東方人也有類似的食物難題,比如說水餃。水餃煮過頭,內餡容易滾出,一口水餃皮,一口水餃餡的人算不算在吃水餃呢?

這些問題看起來頗為瑣碎無關緊要,只是鑽牛角尖,它卻能反映人類感知世界的兩種方式。二十世紀初期心理學界流行將人類的意識拆解成幾個基本要素來理解,那時在德國有個心理學的支派叫做完形心理學(gestalt psychology),完型(gestalt),又直譯成格式塔,這個字相當難譯,在德文裡的意思是接近圖像、輪廓與形式。總之,完形心理學家對人類如何感知圖像相當感興趣,也著力研究人類知覺相關的主題。

完形心理學不認同人類的意識或感知覺能拆解成更小的元素,他們認為人類是用組織好,有結構的整體知覺來經驗外在的刺激。我們看蒙娜麗莎的微笑,是看到一個微笑的女人,而不是顏料、線條與顏色的組合。即使面對印樣畫派的清晰筆觸,也是如此。我們對於整體的感受,總是優先於對部分的感受,從整體中,我們才能感受到美感,感受到和諧一致。因此,完形心理學有句宗旨等級的名言:
整體不等於部分的總和(the whole is more than the sum of its parts)。
漢堡不能一層層吃,吃漢堡就是一種綜合的口感,要同時吃到漢堡肉混合著洋蔥的嗆辣與番茄的酸甜。同理,水餃餡也要包在水餃裡,不然就只是在吃圓形麵粉與絞肉團。完形心理學家認為,就算我們能拆解出物體的所有構成元素,但元素之間還有組織關係,才來讓整體呈現出來。如果我們只檢視構成的元素,便會忽略元素之間的關係與組織。每個人的經驗不同,會產生不同組織刺激的方式。這也是為什麼面對同一幅畫作(相同的線條、質地與顏色),每個人的經驗都不盡然相同。

完形心理學家特別對人類的視覺知覺有興趣,他們研究並歸納出人類在知覺外在事物的一些知覺原則(或叫做格式塔原則)。你看一個耳環或戒指型的圖案時,你的大腦會將缺口補起,用圓型的方式來理解,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處理圓形,這個原則叫做封閉性(law of closure)。我們還會將靠近的東西自動視為一群。當兩個同事走得很近時,我們會覺得他們是情侶或有關係,這是接近性(law of proximity)。

完形心理學的知覺原理,在設計與人因工程的領域應用頗多,但這個心理學的分支,同時提出一種理解事物的方式,一種整體論(holism),深深影響社會心理學,指出人類的認知當中的不可分割性。我們對人的印象是整體的,儘管某個人有些矛盾不一致的性格,我們還是對自動將對方統整成和諧一致的印象,近來與對方互動,而不是像我們理解小說人物,拆解化約成片面的形容詞。

Note:

1. 完形心理學,也翻成格式塔心理學、完形學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