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stress)跟泡麵一樣,是個褒貶不一的詞。它具有明顯的壞處,但也有些不為人知的好處。
心理學家認為,壓力是人類面對壓力源(stressor)的反應過程。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壓力源,它通常表示某種威脅、挑戰或擾人的阻礙。快要結束的戀情、考試、親友對你適婚年齡的指教、有口臭的上司、下午的簡報,甚至壓力源只是你對某件事的想像。你覺得朋友聯合起來排擠你,就可能造成壓力。
壓力源之所以會對我們有重大的影響,是因為我們看重它。你越在意考試的結果或上司的評價,壓力源的影響就越大。好吧,我道歉,也許你不是為了上司的評價,而是為了下個月初還能順利領到薪水。
對自己的期望也會讓人感到壓力,所以重要賽事的運動場上,教練都會勉勵選手平常心
,不要把勝負得失看得太重。除此之外,我們會感到壓力,還有可能是我們手足無措,不知道怎麼面對某個情況(通常沒遇過)。我們覺得控制感很低,害怕自己無法所善處理。
面對這些壓力源,你的身心需要花費能量對抗它,直到壓力源消失為止。一旦你受到壓力的刺激,比如聽到你的上司說:「明天給我一份除臭襪的分析報告」你的大腦便會拉起警報,要你的身體的各路系統準備上工。
你的生理系統會讓你血流加快,加速分泌賀爾蒙,你會感覺緊張、焦慮與煩躁,因為你不知道你最後究竟能不能克服這個壓力源。你的內心狀態也會受到許多衝擊,睡覺時會不斷想到沒有克服壓力源過後的負向結果,或情緒不穩定,容易理智斷線。
但這種懸而不決的壓力時刻,有個很大的好處是它會在我們身後時時緊盯,推我們一把
,要我們集中能量克服挑戰。運動員因為適度的壓力而表現更好,你因為成績壓力上課更加專心。
人類面對壓力最常引起戰或逃的反應(fight-or-flight response)。如果你評估情況,認為這個壓力源可以處理,那你會投入戰鬥,處理問題,直到克服壓力源。或者你認為這個壓力源實在太困難,自己目前沒有能力解決。你會選擇逃避,直接耍廢裝死,反正不面對,至少不會整天緊張兮兮,影響生活,準備好再出發。這時候你就會相信新垣結衣演的都是真的;軍事上的「轉進」不再是政治口號,而是能落實於生活的反應方式。
只是在我們奮力向前拚搏的,究竟是一條漫漫長路還是羊腸短徑,得視情況而定。心理學家將壓力分成急性壓力(acute stress)與慢性壓力(chronic stress)兩種。
急性壓力強度大但持續時間短,舉凡親人過世、車禍意外、臨時插隊的案子非得你熬夜趕工等等,這類壓力通常不會持續太久。慢性壓力則是強度小而持續時間長,像是罹患慢性病,有怪癖的鄰居習慣每天大清晨把晨間新聞大聲放出來,擾人睡眠,真是謝謝他幫我們在睡夢中提前預習。雖然不是什麼嚴重影響生活的事,但長此以往,還是很煩人
。
急性壓力來得又快又猛,有時讓人措手不及,生命產生重大變故。但研究發現慢性壓力比起急性壓力,對人的身心健康有更大的負向影響。因為它持續時間很長,你的身心每天都要花力氣來處理它,尤其是這些隱微的壓力源實在很難避免。我實在很同情住在火車軌道或高速公路旁的居民,他們每天都要忍受巨大的噪音折磨,希望他們有扇品質良好的氣密窗。
長期處於慢性壓力的人,免疫系統與新陳代謝的表現都會下降,影響人類對疾病的抵抗程度,這裡的疾病不只是生理上的疾病,像是感冒、心臟病還有癌症等等,它也可能引起重度憂鬱症、焦慮症等心理疾病。
壓力好壞參半,根據不同角度與特徵,能分成正向壓力與負向壓力,有很多時候,其實取決於個人對壓力的解讀。像是結婚生子這類喜事,有幸福美滿也有辛苦忍耐的部分。除了保持樂觀,用不同的角度看待生活的挑戰,學會因應(coping)壓力與壓力管理(stress management),也能讓我們與壓力共處,繼續走下去。
Note:
1. 壓力源也叫做壓力事件。
2. 新垣結衣演過一部戲叫做《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