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鐵達尼號》有一幕,男主角傑克站在船頭對無盡的海洋大喊:「我是世界之王!」心理學家在銀幕的這一側,感動到痛哭流涕,因為傑克幫心理學家省下千言萬語和案牘勞形的公關文宣,向大眾說出人類對自我看法的本質。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主角,地球簡直為我轉動。這些對自己看法的總和,便形成自尊(self-esteem)。
心理學家認為自尊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評價,包含你的行為、成就或其它總總所帶來的價值感的整體評估。自尊與自我概念(self-concept)不同,你可以對自己有一個信念與既定的形象,這是自我概念,但你認為這個信念是好是壞,對它的感受,則是自尊。如果你對自己的評價還不錯,那你就是擁有正向自尊(positive self-esteem)或高自尊(high self-esteem),反之亦然。
自尊大略有兩種形式,一種很像長久穩定的特質,不大變動。你一定遇過自視甚高的同事與長輩,他們對自己的評價很高,若你開他玩笑,他反而會生氣,因為他可能會覺得你在貶低他們對自己的自我價值感。
自尊的另一種形式則會隨著狀態改變(state self-esteem)。你最近考不好,伴侶突然提分手,玩手遊被國中生慘電並嘲笑,都可能讓你在人生長河中的短暫時光中懷疑自我,直到時間沖淡一切,或忘掉這些不愉快的事,甚是隔天你就遇上什麼好事,又將自尊往上提升。
但這兩個形式並不衝突,你是一個高自尊的人,即使受到負向事件的打擊,與他人相比,你的自尊仍在高點,在相對高檔的狀態上下起伏。
自尊是人類行為的重要動機之一,也是人願意活下去的動力。心理學家發現,人類有維持自尊的動機,即使你的自尊不高,你還是有動機要它別再往下掉,否則你實在無顏面對自己,要把浴室洗手台上的鏡子拆掉。
人類為了維持自尊,會做出許多對應的行為,它甚至可以說是人類除了食慾與性慾之外最重要的動機,只是常被人所忽略。比如當你被網路酸民圍剿,你會選擇忽略或無視對方的話,除非到迫不得已,人很難主動承認自己犯錯或具有某個缺點,因為這會威脅到自尊。
你也會與表現良好的團體做連結,來提升自尊,假如你是OO大學的校友,儘管你藉藉無名,但剛巧你學校最近出了新科諾貝爾獎得主,你可能會逢人就說你是OO大學的校友,跟團體攀關係來提升自尊,彷彿戴上桂冠的是自己。
自尊同時影響人類許多表現,這個心理學上的概念能夠預測許多事,比如快不快樂,在校成績,對婚姻或親密關係的滿意程度,都跟自尊很有關係。因為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將會影響他如何與其它人相處。
研究發現,高自尊的人生活較規律,在困難的問題中堅持更久,想努力找出解答(即使根本沒有正確答案),而低自尊的人容易以低落的自我價值,來為耍廢找藉口。他們更常放棄,常說「我就是對社會沒貢獻」的人,更可能不願意去找工作。聽起來當個高自尊的人似乎較好,但研究發現高自尊的人在面對失敗或威脅到自尊的忍耐度較差,很容易爆走甚至產生攻擊行為。
所以自尊高比較好還是低比較好呢?先把這個問題擺在一旁吧。你的自尊有沒有辦法如實反映你的狀態也許更值得注意。誠實評估自己的價值,很多時候你比你想的對世界還要有貢獻與影響力。
Note:
1. 我是世界之王!(I'm the king of the worl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